March 21, 2022

濃郁的親情

阿公說:我相信妳,妳一定會做得很好。
阿嬤沒說話,只是溫柔的接過我的擔子,把一切安頓好。

每一次都哭著醒過來,淚流不止...

我相信,我是被深深的愛著
讓這些愛依然強烈的存在記憶深處

我何其幸福,有這樣無上限的溫柔與支持圍繞著我
彷彿能夠修復內心的傷口,努力往前





March 02, 2017

《45年》愛情 x 不經意

凱特與傑夫在慶祝45週年結婚紀念日的一週前,突然接獲一封來信通知傑夫;原來50年前與傑夫一同至阿爾卑斯山旅遊的初戀女友意外失足,直至今日由冰河冷凍保存的屍體才被尋獲。

傑夫得知這個訊息之後,身體欠佳的他開始抽煙、也罕見的獨自前往小鎮;這樣異常的行為引起凱特的注意與好奇心,進而探詢這段夫妻之間未曾談論的事件。

看似談論多年前的感情,然而隨著傑夫流露出對於另一個女孩的熱情、坦誠當時的感情深度,凱特心裡的漣漪越來越大、嫉妒與懷疑也越來越濃厚。

直至最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 傑夫當時為初戀女友拍下的一系列照片,凱特赫然發現失足墜崖的初戀女友當時已懷有身孕,對照著膝下無子、鮮少合照的夫妻關係,瞬間壓倒凱特心裡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在浪漫的45週年結婚紀念日晚宴上,面對傑夫感人肺腑的致詞、重播當時相戀相愛的婚禮音樂(Smoke gets in your eyes),凱特似乎抽離了這個現場,帶著充滿傷心與忿忿不平的受傷眼神,看著不屬於自己的假象。

=======================================================================

即使是經過45年考驗的婚姻,或許彼此間的熱情未能像年輕時熾熱的燃燒,但在面對伴侶曾深愛的過去時,仍無法招架的嫉妒、懷疑與比較。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平淡的婚姻而導致凱特對於自己及倆人的感情失去信心,畢竟這僅僅是拍攝為期一週區間的故事,導演並未透露太多這對夫妻所經歷的人生。然而,在長達45年的相處中未曾談論如此重大的事件,是因為重大的傷痛讓人不願憶起?是因為不需要在新的人生中讓傷痛介入引起不必要的漣漪?抑或真如凱特所想,丈夫人雖在身邊卻心懷過去的感情?

若要與眼前這個重要的人相守,應該要試著減緩過去傷痛的份量,避免影響真正在身邊的這個人;畢竟現在才是重要的,不是嗎?倘若,傑夫能夠在坦誠過去之時,表示「妳,才是我真正最重要的人!」這樣逐漸的,彼此間的傷害才能夠減輕。

愛情的世界充滿幽微的感受,若不細心為對方著想,點滴的累積可能造成不可彌補的裂痕;在競爭的世界裡,若能尋得相守的溫暖,請以真心相待、擁抱對方的感受,期盼隨著時光流逝、彼此相處所釀出的美酒,能讓我們不枉此生的微笑著。




September 16, 2016

《房間》台北藝穗節 X 迷城劇團

一直對藝穗節充滿好奇。

藝穗節源起於1947年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期間,當時有八個藝術團體未獲主辦單位的邀請,於是他們便決定自行籌製演出,與藝術節的表演分庭抗禮。他們以藝穗(Fringe,邊緣、外的意思)自居,結果大受歡迎;爾後類似團隊前仆後繼的前往愛丁堡,使得藝穗節在1959年成為愛丁堡藝術節的一員。

幾年前,在官方DM上見到如下的說明:「為了服務各演出團體,由主辦單位洽談許多演出場地,演出團隊完全不用付場租,就有機會讓創意被欣賞、被關注、被看見,而同時票房收入全都歸演出單位!」。如此一來,減少場地租金的負擔能讓更多表演者有了展現的機會,或是將節省下來的場地費做更不受限的表現,這樣的可能性大大的吸引我。

「臺北藝穗節」在2008年由台北市政府第一次舉辦,參加的表演者不需經過評審或挑選,透過申請即可加入(但仍有報名費及保證金,及售票系統業者的佣金)。最重要的價值是公共資源的共享,除了由主辦單位洽談演出場地,也由主辦單位協助策展、進行聯合行銷活動,以藝穗節的名義提升各演出的能見度及票房。

全球有許多大城市皆有舉辦藝穗節活動,囊括有亞、歐、美、大洋洲,但各城市舉辦的方式略有不同。發源地愛丁堡藝穗節由愛丁堡藝穗協會於1969年成立,並不實行品質控管,只負責印製節目單與銷售門票,並提供各項協助(如:排練場地);但大型表演場地仍保有安排演出團體的主導權。去年舉辦第一屆藝穗節的馬尼拉,則僅由三位核心成員私人發起,以媒合演出團體及場地為主,並大量利用臉書宣傳。

看似僅有主辦單位與演出團體兩方涉入,其實一些小劇場也因此增加了曝光度。例如今年我挑選是在大直的穆勒咖啡館演出的戲劇表演:一樓是咖啡廳、地下一樓則是小劇場,麻雀雖小但設備充足,劇團的舞台設計能力也頗佳,僅僅利用空間擺設的不同,便能輕易的轉換場景;另外也見到有背包客棧加入為演出場地,或許因此增加了名聲、合作機會與經驗值喔~

此外,遍地開花的藝穗節,不僅包容了多元的表演的形式,也讓觀眾進到各個社區,感受不同的生活環境;我也因為此次的表演,在演出之後,順便在實踐大學附近繞繞走走,稍微享受悠閒的戶外咖啡座,是額外的體驗。或許臺北藝穗節也兼具有社區文化提升的功能呢。


前言說完了,終於來介紹這次觀賞的演出囉~迷城劇團《房間》

迷城劇團來自於香港,因此都以廣東話演出;演員中有入圍2016年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不知者》的男女主角 - 利耀堂及張俊琴,在他們的表現之中讓我很能感受到劇中人的幽微情緒。

戲分六場,都發生在醫院的同一間病房中。敘說著一對夫妻、夫的表妹、妻的外遇對象之間的故事。

緊閉的房間之內,心扉是否可以敞開?
一對模範夫妻,妻子接受手術前,希望丈夫對她完全坦白。
一對沒有走在一起的戀人,告別時,希望聽到對方的心聲。
一對關係不尋常的戀人,有夫之婦希望獲得男方的短暫照顧。
愛一個人,坦白真的那麼重要?隱瞞又是否代表不忠、無情?

前述劇情介紹,我並沒有在看完劇之後得到答案,所以只好按我自己的方式紀錄了。

年輕時男主角誤以為青梅竹馬的表妹另有對象,自認不能給予表妹更好的幸福,未作解釋便黯然離開故鄉來到香港;表妹對於男主角的離開不解且有所怨懟,當她落難時卻仍受到男主角的援手令她不解,直至男主角面對死亡的威脅時,才了解其前因後果。

與男主角結縭的妻子或許是由於丈夫與表妹之間而感到不安心,所以進而有了外遇;而男主角面對妻子顯而易見的外遇,選擇為了讓妻子開心,讓外遇對象留下來陪著剛手術完的妻子。直至最終,這段外遇僅是一段感情罷了,妻子想找尋的愛情,其實便存在於那碗丈夫曾經特意煮的看似平淡卻充滿疼惜的陳皮粥之中。

短短一小時的劇本,要如真實人生實在不可能,就算有些微不合理之處,這個劇本已經相當有戲劇張力,像撥開洋蔥般,一幕幕揭曉,看得很過癮。它的表現方式沒有充斥強烈情感,而多是理性般的對話,卻仍能在最末一幕,藉由演員直對著觀眾演出的方式,讓我不禁紅了眼眶:是不是當我們一不注意的時候,就忽略了那些真心待己的人呢?而只能剩下懊悔?

我想,這個故事中,我不能說男主角最幸福,卻是最真心對待他所重視的人;而或許無憾便無悔了。



February 18, 2016

幸福的蘆薈

幼稚園中班以前,有段日子我住在外公外婆家,那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之一。

外公家種有好幾顆蘆薈,當時我應該是得了俗稱“臭頭”的頭蝨,外公外婆還有大阿姨經常要將葉瓣剝開,將其中濕軟的葉肉輕柔的塗抹在我的小光頭上;涼涼的、加上小孩子的好奇心,我老是有樣學樣,拿來塗臉塗手、東抹抹西抹抹,偶爾玩得太過火會摘到光禿禿,惹得大人們好氣又好笑。

外公對子女很嚴肅,但說話再大聲的他總是對我(還有所有孫子)很溫柔、包容,笑得滿臉皺紋藏不住濃濃的寵愛。

外公最愛掛在嘴邊的,就是小時後他老愛要我在吃飯大圓桌下比劃身高,好似我長高一吋就是他的驕傲;小小的我有時也覺得有點無趣,但好喜歡看到外公的笑容,所以願意一再而在的鑽到桌子底下,讓外公給客人表現一下。

小時候我特別愛吃波蘿麵包,在不時興吃西式麵包的年代,我居然經常有波蘿麵包可以吃,一直吃到有一天我說我再也不想吃了,我相信自己是額外被縱容的。

大人們總說我乖巧。大阿姨為了幫我燙頭髮,坐在黑色圓凳上,一直燙到大半夜的才好不容易毛捲了起來,其實眼皮已經黏在一起一邊點頭打瞌睡了。不擅言詞的小舅舅特別花錢帶我去游泳池教我游泳。

只不過,再乖的孩子也是有精力過度旺盛的時候,某一天下午偷偷的個人,歡樂的在彈簧床上使盡的跳啊跳,終於有一刻失足像火箭般的彈出床鋪,安靜的午後爆出一陣大哭,嚇壞一竿子大人們。

長大後就不再住在外公家了,只有逢年過節、特殊日子才有回去探望外公,但即使不常見面,外公總是在我們要離開的時候,笑瞇瞇交代我們要乖、要努力讀書,然後說:「午贏架構來喔~」

還有許多我不記得的故事,我好喜歡聽長輩們述說,雖然經常被說得像是傻小子,可是在她們述說之中,我能感受到被疼愛的感覺。就像我不記得抱著外公外婆的感覺,但被他們牽著、抱著的感覺似乎仍舊存在身上細胞的記憶中,一種看到想到都會產生的安全感。

我擁有這些,是幸福也是幸運。雖然哀傷,但我已經擁有很多很多了,謝謝你,外公。

(這篇文章在2014年中就大致完成了,只差一張照片;而我終於在桃園老家裡找到我的標的,想起那無止盡的相信、肯定與包容,我會努力的!加油!)



September 01, 2015

台北古蹟

小時後,印象最深刻的台北古蹟,應該算是淡水紅毛城;此外,就是比較生硬的廟宇或是讓人有距離感的建築物了。
這些年台北將許多古蹟重新整理並開放給民眾參觀,同時在運用空間上更為活潑,大大提升了古蹟的知名度:四四南村、台北酒廠(華山1914文創園區)、台北賓館、松山菸廠(松山文創園區)、西門紅樓、自來水博物館、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我是很喜歡老東西的,說不上什麼明確的緣由,也許是喜歡知道背後的故事,也許是那是我未曾經歷過的新奇感,也或許就如同我會收藏生活中深刻意義的物品一般。
只不過有時候,雖然身在古蹟之中,卻有種濃濃的過客感受,就像到此一遊的照片一樣,只是停留在記憶的一角,對於生活沒有意義的影響。這在我之前參觀寶藏巖「燈著你回來」空間裝置展時,有著最強烈的感受。在摩肩擦踵、人生鼎沸的活動中,只覺得像是身在人潮擁擠的夜市中,幾乎呼吸不到一些曾經偏僻克難、離鄉背井的惆悵感,有種莫名的弔詭。
在心裡有著一個小小的聲音:歷史的痕跡應當是會讓人有所省思、有所感受,它的存在應該有更多的價值。

而後來有一次在板橋林家花園,有著比較充裕的時間在層層庭園造景間徐行,規模不大的空間卻變化萬千、精巧細膩。以水院為中心的方鑑齋,周圍布置著戲亭、迴廊、曲橋與假山,果然符合騷人墨客吟詩唱詠的交流空間;又如以遊憩觀賞花卉為主的香玉簃,利用曲廊變化,將廊與牆之間夾出不同的小院,其間布石或置景花台,使得單純的賞花充滿驚喜、滋味無窮,更設計有稱之為「橫虹臥月」的弧形陸橋來分隔庭園,讓遊園者不至於一眼望穿園區,營造視覺層次與隱蔽之效。
逛得累了,便在榕蔭大池旁尋得適合休息的亭子,看著遊人在庭園裡來去、鴨子在池塘裡悠游,步調緩慢了下來,在暖陽下細細的回味剛探訪的庭園區塊,想像曾經的大戶人家,是如何在這能夠創造不同心境的造景間生活著,很有意思。


接著,是位在古亭附近的紀州庵。紀州庵的官方網頁並不繁複,除了提供活動介紹外,有一大篇幅描述它的歷史背景:日據時代它是輝煌一時的料理屋、國民政府時代則被分配給政府員工眷屬作為宿舍;而周邊聚集了一些文學作家、以及知名的「洪範」及「爾雅」出版社,隱隱的與一直以來作為行政機關的宿舍區有關,形塑出濃厚的文學氣息。
老照片裡的日式料理屋由本館、離屋及別館組成,其中本館是一棟三層樓的木造建築,並由石橋連接至堤防上,雖然因為祝融燒毀已不存在,但仍讓我心神嚮往。終於有一日,能夠一揭紀州庵的現實真面目,恰巧又因被大雨所困,意外的停留了2個多小時。
在那裡,遊客各自自在的找尋到個別的角落,稀稀落落、一群一群的窩在一起聊天,充滿安靜、恬適的氛圍。倏忽之間我感受到這個古蹟的在我生活中的定位:它是一個我會想與遠方來的朋友分享的所在,倚在木門邊、自在的晃著雙腳,櫬著樹蔭、聽著蟬鳴、感受著夏日微風,談著彼此的近況與未來的夢想或計畫,即使配著白開水,也將會是愜意與放鬆的時刻。


不僅如此,紀州庵的歷史,更讓我開始注意到日本殖民起至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間的真實民間生活。經營紀州庵的平松家族,因為日本戰敗被迫離開已有穩定家業的台灣,空手而來卻因為大環境必須空手而歸,50年的打拼轉眼成空。紀州庵於2013年重新開幕時,受邀來台的是平松家族第三代,當時的青年已然垂垂老矣,在他們的眼中出乎意料的是無盡的思念與濃冽的記憶;到底有著血源關係的日本是他們的故國還是台灣才是他們的家鄉?當時的灣生日人又面對著什麼樣的經歷與挫折?
雖是坐在舒適與平靜的老屋裡,我卻深深的感受到戰爭的無情與可怕,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仇恨。

隨著古蹟分布的點更多了,台北的過去更為立體起來,例如沿著火車路線由東至西,分布著南港瓶蓋工廠、台北機廠、松山菸廠、建國啤酒廠、台北製糖所(萬華糖廓文化園區),可以知道當時官方(通常指日據時代)扶植的產業有哪一些。又或近年來流行的古蹟漫遊,將每點的古蹟串連成線,藉由講者的說明,對於庶民的生活更有體會、更有想像空間。
走在古蹟裡,似乎可以感覺到當時的步調、嗅聞到當時的氣息、想像著當時的工作情景,或許在這之中,我們能夠學到的是超越教科書上、更寬廣的知識。